







本报记者 崔薇薇 文/摄
“60后”追赶信息脚步
西瓜吊起来种
走进老边区柳树镇小边村,只见一座座西瓜大棚整齐排列。棚内,一排排藤蔓上,错落有致地悬挂着青翠饱满的小西瓜,交织成一片绿油油的“西瓜林”。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、搬运、装箱,一派繁忙景象。
常说瓜藤“爬”满地,但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瓜秧“吊”满棚。此时,种植大户齐少坤正带着村民在大棚里忙碌着,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衣服,豆大的汗珠打在瓜叶上,但他的脸上满是笑容。“这可不算我们的新品种了,去年就已经开始种啦!不过,今年又多种了,效果比去年还成功!”
齐少坤笑着向记者介绍,他种植的吊秧西瓜,采取的是“一藤一瓜”栽培方式,将每根西瓜藤蔓吊挂在大棚内,牵引其朝上生长,这样既提高土地利用率、大大节省空间,还可以使西瓜充分接受光照、通风透气、减少病虫害。由于每根藤只保留一个瓜,营养供给能得到保证,西瓜大小均匀、果型端正,而且瓜皮薄脆、香甜多汁。
相较于传统“地爬秧”模式,吊秧西瓜每亩地栽培数量能够实现翻倍,齐少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“以前一亩地种1000棵秧苗,现在一亩地能栽到2000多棵。一个瓜按5斤算,每亩地就能产到1万斤,产量明显增加。而且,吊秧西瓜生长期短,瓜农一年种两茬瓜,那是‘轻飘飘’!”
说着,齐少坤随手摘下大棚内一个成熟的西瓜,轻轻一掰,西瓜应声裂开,浓浓的汁水瞬间漫延指间。尝上一口,甚至甜到瓜皮。齐少坤毫不吝啬地透露了西瓜甜度高的秘诀,“其实还是那个‘老理儿’——旱瓜涝枣。吊秧西瓜种在大棚里,从种到收一点儿雨也淋不着,而且瓜成熟前半个月就不浇水了,旱出来的瓜自然甜。”
一花独放不是春。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,齐少坤可谓是村民眼中的“风向标”。在他的带动下,周边一带村落的农民也跟着他一起种植吊秧西瓜。目前,小边村已经有十余户瓜农采用这种种植技术,种植面积近50亩。
“也有村民一开始心里没底,不敢尝试新品种。我就把大棚承包过来,让村民在棚里一边打工,一边跟我学经验。等到成功了,来年他们还可以自己种。”齐少坤的示范带动作用,给周边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虽是一名“60后”,齐少坤却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勤奋劲头,经常去外地考察学习,不断引进新品种。当下,其他棚里种植的“玫珑”网纹瓜和“翠梨”甜瓜也都长势喜人。甚至还有外国客商慕名而来,专程与他签约种植订单。
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获取信息很容易。农业也得紧跟潮流,追赶信息的脚步,才能与时俱进、不被淘汰。”齐少坤由衷地说。
“70后”突破种植瓶颈
一斤樱桃能卖300元
一斤樱桃能卖到多少钱?您猜,您使劲猜!没来到老边区柳树镇东大平山村之前,记者和很多读者一样,不敢想象一斤樱桃能卖到300块钱!也不敢想象,原来咱家乡的黑土地,也能种出如此“高端大气”的樱桃。
6月初,记者来到坐落于东大平山村的营口宏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内。一棵棵栽植整齐的樱桃树枝繁叶茂,红玛瑙般的“俄罗斯8号”大樱桃挂在绿叶间,娇艳欲滴。据悉,该公司是从2021年起引进这一新品种的。
众所周知,樱桃原本是暖温带水果。在我国,创下大樱桃大面积种植地区最北端纪录的是大连。在纬度更靠北的营口试种,是“南果北移”的一次大胆尝试。而且,大樱桃树的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,营口的黑土地起初并不被业内看好。
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最好。为了撕掉人们传统印象里的标签,公司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,致力让营口产的大樱桃早日“出圈”。
建园初期,园区聘请专业管理人员,不断改善种植技术,调整大棚保暖性能,化劣势为优势。公司总经理王利凯向记者透露,由于本地春季回暖较晚,拉长了植物生长周期,进而保证了果实的品质。同时,昼夜温差大,日照充足,使得果实甜度更高。而曾经不被看好的土壤条件,经过改良,保留了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的特质,又增加了透气性,反而使得本地大樱桃种植取得突破性进展。经过3年摸索实践,终于使其成功量产。
几年时间下来,这位每天忙碌于大棚间的“70后”樱桃达人皮肤黝黑,但越来越带“专家范儿”。“‘俄罗斯8号’的生长条件不同于普通樱桃,需要严格管控生长温度和湿度,不然很容易出现裂果、发霉问题。所以在种植过程中,园区采用了智能温控、遮阳网等技术设备,提高坐果率和果品甜度。”王利凯向记者介绍道。“大家从树上随便找,是不是一个裂果也看不到?”他的眼中闪着自信的光,“有些樱桃摘下来不久就打蔫了,咱们的果实保鲜度特别好,即使摘下很多天,也不会有烂果、裂果。”
目前,“俄罗斯8号”因其口感好、汁水足和耐储存等优势,在一线城市高端水果市场供不应求,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线下销售也一路看好,单价达到300元/斤。记者从王利凯口中得知,现阶段公司共有暖棚、冷棚各7个,棚内实际面积40亩,今年产量近3万斤,明年预计会翻一倍。
为了让大家尽快知道“俄罗斯8号”的优势和与其他品种樱桃的区别,公司找到一些网络达人进行直播带货,还积极筹备建设电商直播团队,将优质大樱桃销往全国各地,带动周边农民灵活就业。对于未来的计划,王利凯告诉记者,他已经开始着手新品种的培育,想让大家能够尝到更加好吃的樱桃。
“80后”依托数字农业
今年的羊肚菌已售完
时隔两年,记者再见彭晓丹。两年前,她穿着一身工服,穿梭于各种植大棚之间;两年后,她身着一条优雅的长裙,等候在辽宁星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区。“其实,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忙碌,不过有很多工作已经被‘智慧农业’分担了。”彭晓丹笑着说。相较两年前,她的目光中更多了一份坚定与从容。
2019年,彭晓丹辞去稳定的高薪工作,来到丈夫的老家——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大山沟里建设家庭林场,投身现代农业。几年时间里,这位“80后”女子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山野菜种植大户”,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
置身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,彭晓丹没有固步自封,一直致力于突破与创新。之前一直种植反季山野菜的她于2021年偶然邂逅了羊肚菌,一公斤售价数百元的羊肚菌,外形独特让她印象深刻,种植优势更令她久久不忘。2022年6月,她从云南引进“六妹”羊肚菌进行大棚试种,通过向农业专家学习,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,基本掌握了羊肚菌种植的技术要领。“南菇北种”获得成功,不仅为自家大棚种植蹚出了一条新路,更为营口地区设施农业种植品类增添了一项新成果。
也许来得不是时候,记者在大棚里并没有看到羊肚菌的身影。彭晓丹笑着解释,早在几个月前,大棚里今年产的羊肚菌已全部被订购一空了。
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,原有的种植基地规模无法满足公司的进一步发展。老边区路南镇得知这一情况后,热情邀请彭晓丹来路南镇,并实现了从选址到开工全程帮办。如今,一座位于路南镇老爷庙村的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展现在人们眼前。“公司落户老边区,算是来对了。”彭晓丹感慨地说,“农业生产有极强的时效性。是老边区各部门为我们开放了一路绿灯,让我们抢在时间的前头。”从接通电力设施,到铺设自来水管线,再到修建道路出口……用彭晓丹的话,就是“很多事情企业没想到,镇工作人员都帮我们做到了。”
该公司办公区内,硕大的电子屏幕上,画面不时自动切换,数字不断闪烁变化,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腰屯村、老边区路南镇老爷庙村等五个农业园区大棚内的温度、光照、湿度乃至作物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一目了然。彭晓丹介绍,这是该公司独自研发上线的数字农业监管中心,“大棚里的实时情况都由系统自动监测,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相关数据下达指令,就可以随时调整大棚内的温度、光照、湿度等。”
为帮助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,该公司在壮大自身主产规模的同时,与腰屯村、前塘村、后塘村等几个村集体经济大棚园区合作,进行大棚羊肚菌种植。彭晓丹说,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种。新的一年,公司在持续扩大羊肚菌生产规模的同时开始种植蓝莓,以帮助更多的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,带动农户致富。
“90后”通过网络促销
当灵芝成了盆景
“灵芝进宅,好事自来;灵芝在手,越过越有……”“直播间里的朋友们如果想要这一款,请直接拍29号链接……”“接下来,我再给大家上一款咱们家的高货……”6月22日,位于老边区柳树镇东柳村的灵芝基地直播间里,主播正向网友介绍各色灵芝盆景。这些形态各异、造型美观的灵芝盆景,均出自当地“90后”小伙任嘉辉之手。把灵芝种成艺术盆景,目前在东北三省,他们是唯一一家。
这个灵芝种植基地,名为营口御芝世家食用菌有限公司,是任嘉辉和父母一起创办的。据母亲张成艳介绍,他们家原来种植平菇,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任嘉辉发现,种植灵芝和种蘑菇相比,利润高得不是一星半点儿。于是,他辞去大城市工作,开启了自己的灵芝事业。
蘑菇需要低温、通风,灵芝则需要高温、高湿,正好反着来,不太好控制。前两年,由于不懂技术,种得并不成功,任嘉辉没有放弃。听说山东聊城是“灵芝之乡”,他披星戴月踏上求学之路。经过不断摸索,任嘉辉终于掌握了灵芝种植技术的整个流程,他家的灵芝颇受市场青睐。
第二年,任嘉辉决定成规模种植。父母对儿子也充满信心,全家放弃了多年种植的平菇,将自家大棚全部种上灵芝。为了让销路更广,任嘉辉尝试在网上发短视频销售灵芝盆景。不懈努力之下,他家的灵芝盆景供不应求。
记者见到任嘉辉时,他正在灵芝种植大棚里仔细检查每部手机拍摄的灵芝生长过程。“灵芝盆景色泽发亮,并非人工着色,而是高温处理而成。”任嘉辉透露,处理后的灵芝叶面看起来更灵动。他说,“我想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,记录灵芝生长全过程,再把录制好的视频剪辑出来,发布在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等网络平台,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我,了解我家的灵芝,打开更多销路。”
记者在拍摄视频的工作间看到,大大小小的灵芝层层叠叠,每一枚都像精雕细琢的艺术品。灵芝配上山石、树桩等,一盆一景,成了古朴典雅的工艺品。看,姿态华美的“孔雀”活灵活现,手持长棍的“美猴王”威风凛凛……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,售价从单卖灵芝的一根几十元,涨到如今的一盆数百、上千元不等。任嘉辉说,灵芝盆景现已成为装点高档办公室、酒店、居室的首选,也是馈赠、收藏的时尚佳品。截至记者发稿前,任嘉辉的灵芝盆景视频已吸引粉丝15.6万,获赞近130万。
对于即将到来的销售季,任嘉辉充满信心。他告诉记者,未来打算继续扩大规模,延伸产业链,从单一的制作盆景转向中药加工,带动村民共同致富,把灵芝产业做大做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