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春波
公元前479年春的一天,孔子早早起来,拄着拐杖来到自家门口。他在等人——子贡。
子贡,复姓端木,《论语》中,也叫端木赐的子贡,和子路、颜回“出镜率”最高,是围绕在孔子身边三颗最耀眼的星。其特点有五:
反应敏捷。学业上,子贡无需老师操心,掌握了“举一反三”的本领。《论语·学而》中记载,一次,子贡问老师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虽然贫困,但不谄媚权势;虽然富有,但不骄傲奢侈。能达到这等境界的人怎么样?
孔子先是肯定“可也。”可以,不错。紧接着又做了拔高,“未若贫而乐道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不过,比不上贫困却仍把遵循人间正道当作快乐、富有却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人。
子贡的小脑瓜里灵光一闪:“诗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其斯之谓与?”《诗经》中说: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,切制后还要锉平;就像加工玉器,雕琢后还要磨出光亮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?”
孔子听了,喜出望外:“赐也,始可与言诗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子贡啊,从今天起,我可以和你探讨《诗经》了!给你讲了昨天发生的事儿,你就可以推知今天、明天的走势了。啧啧,这悟性,不得了!
口才极佳。《论语·先进》中有一句:“言语:宰我、子贡。”指孔门弟子中,宰我和子贡是“言语”方面的优胜者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中云,“子贡利口巧辩,孔子常黜其辩”。子贡能言善辩,师生二人常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论辩,孔子居然每每辩不过子贡。
善于经商。子贡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,直至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。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,天天人吃马喂缴过道费,得花多少钱哪?全仗子贡经商有道,方保众人吃喝不愁。《论语·先进》记载,孔子曾拿他和颜回做比较:“回也其庶乎?屡空。赐不受命,而货殖焉,臆则屡中。”颜回大概就是个穷命吧?学识超群,品德高尚,却穷得丁当响。子贡不接受命运安排,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囤积货物搞投机,根据行情做预判,赚得盆满钵满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亦载:“子贡好废举,与时转货资……家累千金。”“废举”指贱买贵卖。“转货”指随时调整货物以增其值。因子贡经商大获成功且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司马迁在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浓墨重彩,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,肯定他在发展经济上所起的正面作用。后来,商界成功之人辞世,亲朋常以“端木遗风”题挽。
政绩突出。《论语·雍也》记载,季康子曾问孔子,子路、子贡、冉求是否可以从政。孔子回答,三人皆可从政,不过优点各不相同,其中“赐也达”——子贡的特点是“达”,就是通达事理。一个从政的人如能通达事理,就会高屋建瓴,从宏观上把握全局,不为细枝末节所羁绊,能把政事处理得有条不紊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谓子贡“常相鲁、卫”,意即子贡后来长期做了鲁国和卫国的宰相。
忠诚孔子。孔子自卫返鲁前两年,夫人亓官氏病逝。返鲁后两年即孔子70岁之后,打击接踵而至。首先是他惟一的儿子孔鲤病故。白发人刚刚送走黑发人,其最看重的弟子颜回身亡。紧接着,另一名高足子路死去。亡妻丧子及得意弟子相继故去,令年事已高的孔子无限悲凉,子贡成了他身边最亲密的人,总是每天清晨就来探望。
话接开头。这一天,孔子一见到子贡就抱怨,你怎么这么晚才来?我有大事要说。没容子贡回答,孔子开口唱道:“太山坏乎!梁柱摧乎!哲人萎乎!”泰山要倒了,房子的梁柱要折了,哲人像草木一样要枯烂了。
子贡顿感大事不妙!果然,只听孔子说,自己要死了。他昨晚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。“楹”是堂屋中的柱子。他进一步解释道,夏人死了,棺材停在东阶上;周人死了,棺材停在西阶上;殷人死了,棺材停在两个柱子中间。他是殷人之后,所以肯定活不了几天了。
子贡听了,半信半疑。安慰老师一番后,又去忙自己的“事业”了。
不出孔子所料。见过子贡,说完这番话后,孔子一病不起。七天之后,离世而去。
在外经商的子贡闻讯匆匆赶回。灵堂前,他顺手把一根半路上折下当手杖的楷木枝插在泥土里,就冲进去大哭。后来,这根楷木生根发芽,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。至今,孔子墓园北侧有一枯干,相传即为“子贡手植楷”。
先生去了,弟子们悲痛万分。很多人对他执父辈之礼,在墓旁结庐,守孝三年。三年后,弟子们洒泪而别,分赴各地传播儒学。子贡还是不忍离去。他在孔子墓前又独守三年,是孔子弟子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。
后来,鲁国朝廷中的一些人开始诋毁孔子。子贡挺身而出,为老师辩解,说出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”的一番话(《论语·子张》)。意思就是,我的老师的确有过失,但那就像日食、月食一样。有了日食、月食,大家都会看到;日食、月食消失后,太阳、月亮仍挂在天上,令人仰望。言外之意,我的老师就是天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阳、月亮,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!
篇幅所限,发生在子贡身上最最传奇的故事,笔者还没来得及讲述。若有兴趣,请候下期。
2024.7.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