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
频破纪录! “哪吒”何以“炼”就? 2025年02月17日

新华社记者 王 鹏 董小红

哪吒,一个脚踩风火轮、手持乾坤圈、腰缠混天绫的3岁孩童,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神话人物,在2025年新春伊始,频创神话。

从2月7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,到2月13日票房突破百亿元,再到2月15日票房突破110亿元排名全球票房榜第11位,电影《哪吒2》实现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,现象级票房更带来一连串文化冲击波。

《哪吒2》风靡全球的背后,凝聚着4000余人主创、近140家中国动画公司、2000个日日夜夜的创意和心血。以导演饺子为代表的创作团队拧成一股绳,创出一条路,展现着中国国产动画的“新势力”。

从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到“若前方无路,我便踏出一条路”。台词道出的,是电影创作的文化自信,彰显中国人勇敢、无畏的精神力量。

“哪吒”何以“炼”就?

根植传统:中国的故事该由中国人自己讲

银幕上,哪吒系列故事让人耳目一新;银幕外,哪吒这一文化现象的讨论持续热烈。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,却始终扣人心弦。许多观众都有疑问:这样的“哪吒”到底是如何诞生的?

多次走近《哪吒2》制作团队,记者感悟到,这不是攀登一两座高峰,而是攀登无尽的山脉。

“所有的创作都不是空中楼阁,需要扎根于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土壤,汲取养分。”导演饺子说,“文学经典是动画电影最大的文化IP,应该成为创作的故事宝库和灵感来源。”

“在故事的构思上,一开始是从碎片想的,这也是我们此次创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。”主创团队用“面壁思过”来形容创作思考的过程。《哪吒1》的主题是改变自我的命运,第二部则有更大野心,希望哪吒能改变世界。

“沿用《哪吒1》的老办法,一个逻辑一天想不出来,就想一个月,吃饭睡觉都得想着,总能想出来。”主创团队苦思冥想、绞尽脑汁,相信只要想得够久,念念不忘必有回响。

《哪吒2》在故事立意上有了方向,然后就是和大家的所知所感融合起来,制作出心目中哪吒的样子。特效也要随之全面升级。

在主创团队的任务单里,总是排满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。

“这个过程非常痛苦,但也是对自我的挑战。都得解决,一关关过。”导演饺子认为,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电影的创作灵感来说本就是一座巨大的宝藏。很多电影,尤其是动画电影中都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,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。

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。

“哪吒”电影创造的神话背后,正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。

从唐代《开天传信记》,到元代《二郎神醉射锁魔镜》,再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明代小说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演义》,千百年来,哪吒这一人物,始终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,影视创作者推出了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《哪吒传奇》等诸多和哪吒相关的影视佳作。(下转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