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“小心脚下树根!前面同学注意保持队形!”响亮的哨音划破山林寂静,一队小学生弓腰穿过低垂的藤蔓。3月12日,参加营口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综合实践周活动的数百名学生,在位于大石桥市蟠龙山的丛林中,开启了一场特殊的“长征”。这支由站前区红旗小学教育集团数百名五年级学生组成的“红军小分队”,正在体验综合实践周的核心课程。
刚进丛林时,学生们还带着春游一样的雀跃,不时驻足辨认周围的植物,争论树梢上掠过的究竟是山雀还是黄莺。随着山径逐渐变成仅容一人行走的羊肠小道,此起彼伏的喘息声逐渐沉重。“看我的登山杖!”学生王宗钰捡起枯枝辅助行走,这个创意很快在队伍中流行开来。
当正午的阳光穿透密林,完成20多分钟丛林穿越的学生们回到集合点。接过午餐面包时,带队老师适时讲起红军战士挖树根、煮皮带充饥的故事,学生们咀嚼面包的动作突然变得郑重,往常总剩半盒的酸奶被吮吸得一滴不剩。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书记彭永翻看实时数据时惊叹:当天为学生们准备的简餐,实现了“零剩余”。
“在家总嫌弃饭菜不好,现在明白了,白面馒头都是革命先辈的奢望。”一名学生将吃剩的面包屑一一拈入口中,这种转变印证着彭书记的观察,“当孩子们的双脚真实丈量过崎岖山径、亲身体验过饥肠辘辘后,‘苦不苦,想想长征两万五’才不再是空洞的口号,红色基因才能真正扎根于青少年的精神血脉之中。”
本报记者 佟婷婷 文/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