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

崔一平 散文作品 我在北京坐“公交” 2025年03月25日

妻子患眼疾,去年儿子陪她两次进京找国内顶级专家诊治,约定年底住院治疗。在北京住院期间,要求陪护者必须是同性,女儿请假陪伴,我只能在每天下午三点至六点去探视。因医院附近宾馆价格偏高,我预订了离医院稍远点儿的快捷酒店。于是,我每天都要往返于医院与酒店之间。

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,出行有地铁、公交车、出租车、网约车、顺风车、共享单车等多种选择。对于我来说,不用赶时间时,乘公交车更便捷、安全、价廉,从酒店到医院共10站路程。

网上查好所订酒店的公交路线及停靠站点,我在医院附近上了“兴78路”公交车。这些年不带现金我已经习惯了,买什么都是微信支付。于是,我上了公交车就去扫码,发现微信扫不上,无法付费。司机师傅耐心指导我怎么下载软件、如何领取乘车码。由于我上了年纪,临到下车时也没下载成功,还是旁边一位好心的大哥,用他的公交卡替我付了款,我连声道谢。

后来咨询别人得知,在北京乘坐公交车付费很方便。本地人可充值公交卡,或者用手机下载乘车码。外地人在北京坐公交车主要有三种方式付费:一是使用支付宝乘车码或微信乘车码,首先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并打开相应的软件,然后按照提示操作,开通或领取乘车码,将乘车码对准公交车上的扫码器进行扫描即可;二是办理北京一卡通,先在手机上下载并安装北京一卡通APP,接着注册并登录,选择公交码进行开通,按照提示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并绑定支付方式,然后生成乘车码,将乘车码对准公交车上的扫码器进行扫描即可;三是现金付费,公交车上设有投币箱,乘客准备好零钱,根据自己所要去站点的里程,把所需的钱币放入投币箱即可。

北京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,驾驶员右手旁设有扫码器,车后门口也设有扫码器。刷卡和扫码付费都打5折,现金付费是原票价。

北京公交车的收费标准采取的是分段计价收费模式,类似出租车的收费方法,起步价十公里以内票价八元,每增加五公里加价一元。因此,使用刷卡和扫码方式付费的,上车时刷卡或扫码,确定上车时的站点,下车时再刷卡或扫码确定所乘车的里程。如果下车时不再次刷卡或扫码,系统将按上车时站点到终点站的路程计算扣费。

我刚到北京的时候,没有办理公交卡,也没有下载乘车码。有了上一次的经验,再乘坐公交车时,我就采取投币的方式付费。

雪后的一天上午,我乘坐“兴38路”公交车去了趟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——南海子公园。返回时在公交车站牌处候车,过来一辆写着“兴38路”字样的豪华大巴车,车门打开,我犹豫着不知是否能上车,司机师傅就问我去什么地方,我报了站名。司机师傅说:“天这么冷,赶紧上车,我这趟车是临时加的。”我上车后发现没有投币箱,就拿着现金问:“我没有乘车码,怎么买票?”司机师傅微笑着说:“老爷子,车上不收现金,没乘车码没关系,您就别买票了,放心坐吧。听出来您是外地人,到站了我提示您下车。”到站下车时,我向司机师傅拱手致谢,司机师傅面带笑容,轻轻地挥挥手,目送我下车,让我心里暖意融融。

为了坐公交车,无论是去超市购物,还是到餐馆吃饭,我都特意用现金支付,留点零钱以备乘坐公交车时用。后来在公交车上,我询问旁边的乘客怎样领取乘车码,一位热心的年轻人帮我下载了北京一卡通APP,获取了乘车码。之后坐公交车,我再也不用为没有零钱发愁了,都是扫码付款,收费减半,既方便又经济实惠。

在北京呆了半个月,除了去医院探视,空闲时间我就到附近景点、商场转悠,晚上有时还坐公交车专门去找当地的风味小吃。我天天乘坐公交车,对公交车司机的规范驾驶、热情服务和市民的文明乘车印象深刻。公交车在站牌前停车时,司机师傅都将车贴近人行道停靠,便于乘客上下车。车上有人询问要去的地方在哪下车最近或换乘几路公交车,司机师傅都耐心详细地回答。我还目睹过司机师傅下车搀扶残障人士上车、帮助拿物品的老人上车的情景。乘客也有序排队上车,互相礼让。见我是老年人,年轻人会给我让座,我也常看到有人主动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。公交车里传递着温暖。

公交车在便利出行、缓解交通压力、节能环保、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公交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也是一种文化载体,更是城市的文明窗口。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,覆盖范围广,一个车厢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,在这密闭的空间里,留意观察,能够进一步认识社会。

乘坐北京公交车的短暂经历,我既欣赏了沿街风景,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,又体验了首都的城市活力和公交车文化,感受到了北京人的亲切和包容。